原标题:炒股陷入焦虑困境的原因
导读:
...
这段时间,A股震荡着往上走了一段。从最低点到今天收盘,创业板大概涨了6%。走势大概是这样的。后台有一些朋友,着急了,说最近收益票涨不过大盘。可能,也不是说持仓里没有涨得好的股票。但就整体资产曲线而言,可能还真干不过指数。炒股的人爱比较,而比较,就经常让我们陷入焦虑的困境。
一、炒股的焦虑90%来自对比
经历过牛市的人都知道,踏空的滋味比直接吃个跌停还难受。
我们比较,是想需求投资上的安全感,想通过自己的相对位置,来确定方向是不是正确的。
于是,和周围炒股的人比,和大盘比,和大v们的成绩单比。
甚至,拿自己的持股a和持股b比。买入的时候本来逻辑好好的,一段时间看持股b涨幅不及持股a,就开始动摇对持股b的信心了。
有时候,选股中的比较能够帮我们锚定一些收益预期,也是就常说的比价效应。但收益上的比较,却经常带来投资逻辑的干扰。
这就像“别人家的孩子读书好”“别人家的老公赚钱多”一样,比较的压力,不停的鞭策着你想对自己的策略做优化。
但是,对炒股做加法真的就能让收益提高吗?
以我的经历,我见过的赚得好的,反而是佛系炒股的人多一些,不是焦虑的人。
对市场太敏感,你很容易受伤。
一旦心动,就很容易陷入信息的漩涡,成为了那只被市场被牵着线的风筝。
然后,不断尝试去寻找更多平庸的机会,伤害多了,正确的理念你都会没信心了。
一个很可怕的事情是,被平庸机会打脸次数多了,你开始失去了对好股票或大机会长期持有的定力。
高手驯化恐惧,你却在训练自己学会恐惧。
风物长宜放眼量,炒股需要一些钝感力,更愉快一些的去赚点奶粉钱,不行吗?
二、有时候,我们干不过大盘的原因
那么,说说为什么有时候干不过大盘?以这段时间为例,原因可能有几点:
第一,分批买入。
上面,创业板涨了6.69%是怎么计算的?从最低点到今天最高点。
没错,这里做了一个理想化的假设,买在了V型底部最低的尖,并一直持有到今天。
这其实是一种很危险的炒股预期,精准抄底,精准逃顶。
但凡能做到这样的,是神。
但是我们在股市里浸淫多两年,就应该明白,只要封神的,要么是骗子,要么还是骗子。
科学点的话,你是分批买入的(不管是左侧还是右侧交易),例如,在1买一部分,2或者3买入一部分。
不管哪种买法,你都不可能买到了6%这么一段最大值。
第二,盈亏同源
上面的假设,是对于下跌中买入的(俗称的抄底)。
实际上,也有很多长线投资者,这过程中有不少持股的仓位。
这就是另外一个常有的概念,叫盈亏同源。
那么,很可能当我从上面最高点跌落下来,再重新V回现在高点时,其实只是收复了之前的跌幅(当然,优质个股有可能创新高)。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不先卖掉,然后下跌后买入,那不就赚到了这6.69%吗?
这依然是基于股神的假设。
不接受亏损,尽想赚钱的想法,属于很low的思维。
高级玩家的思维是,“小亏损+小盈利+大盈利”。
如下图,以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种波段形态来理解。
在波段的关键回调位置,我们其实并没办法确认是否要走出1的新一波上升还是出现2的这种深跌。
尤其在牛市,我们往往是通过硬扛一些回撤,来获得新一波的丰厚利润。
而频繁操作的“小聪明”,往往只能看着原来的票在回调后一飞冲天。
这也是大作手常说的,不要丢掉你的位置。
bytheway,这里不是说当下是牛市要去硬扛,而是说,接受合理的亏损是盈利的必要,要赚钱,也要容错。
既要(赢钱)且不要(吃亏),不是成年人的思维。
第三,局部行情与仓位组合
熊市的暴跌后经常有大阳线反弹。但是很多时候的反弹,也只是局部行情。
非普涨行情,就决定了有些版块涨了,有些版块还在等待。
如果市场预期好,涨了一波,资金就会继续流向新的版块继续攻击,就有了版块轮动。
如果市场预期不好,大家经常是打一枪就跑,赚钱效应就没有持续性,接盘者就要为抢跑的人买单。
又或者,市场缺乏大的主线时,往往也会通过攻击一些题材型机会来抱团盈利。这时候,表现出来的也是局部性机会。
对于多数人,仓位是需要组合的。
组合方式有多种,可能是“进攻性+防御性”组合,可能是“长线仓位+中短线仓位组合”,也可能是“行业A+行业B+行业C”的组合。
所以,在局部行情下,有些持仓落后,是再正常不过了。
三、来看一看什么才是真正的大机会
杨绛先生说,我们的问题,有时是读书太少,想得太多。
我们有时候很容易迷在当下的局里,盯着眼前一小段k线的起起落落。
如果你拉长一下投资周期去看,多做一下历史复盘,你会发现,这么小的波动,在整个a股走势里毛都不是。
拥抱真正的大机会,才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很多时候是,决定我们资产曲线走势的,往往是一年中那么一次或几次大的机会与收益。
把资产曲线做得很平滑的或一直陡峭向上的,是作图软件,不是真实的交易。
那些每天惦记着每个月稳定复利10个点,8年一万倍的,我觉得还是算了吧。
投资是一场马拉松,把周期拉长一些,接受自己不是每天都能赚钱,投资反而可以变得简单一些。
至于,什么是市场的大机会?
随手翻盘附上几个历史案例:
案例1
2014年牛市时的券商
2014年11月,券商板块在一波凌厉上涨了30%后(领涨市场),稍微做了个回调,然后有了一波翻倍行情。
案例2
2013年创业板的互联网指数。
2012年底到2013年3月份,互联网指数上涨了60%左右,成为了当时的领涨版块。
这个主线够清晰了吧。
随后,在一小段时间回调后,互联网指数继续飙升了2倍。
如果当年参与过的,对于里面的乐视、中青宝等一批大妖股都应该印象深刻。
案例3
2007年的黄金概念
这个,时间有点久,但是,涨的确实太彪了。
涨幅太大,日k图都截取不下来,选了一张周k图,看看。
所以,股市里一时的涨涨跌跌,不必着急。
让子弹飞一会。
投资到最后,有时会发现,所谓大机会往往都不是躲躲闪闪的,需要的反而是一些“简单的东西”:常识、耐心,还有基本的交易系统。
就像价值投资的都知道好公司就那些龙头,而不是费尽心思想着挖掘一个别人都看不到的“黑马”。
至于怎么跟踪?价值投资,趋势交易,其实都有自己的擒龙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