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什么最近白马股频繁闪崩
导读:
...
又到了一天杀一只白马祭天的股市现场,咦,我为什么说又呢?因为过去重现是人性的必然。相信我,抱团股的闪崩才刚刚开始,后面不再是一两只,而是成群结伴,随着年报和一季报的曝光,抱团股集体迎来“高光时刻”!
1、闪崩是必然的
打开K线图看看,2019、2020年抱团股哪个涨幅不是三五倍起步,凭啥,长得帅,人见人爱不成,还不是靠估值!
如此巨大的股价涨幅,注定不可能是基本面驱动的,更多的是市场情绪和流动性宽松驱动下的阶段性繁荣。
业绩易冷、情绪易崩,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什么终局思维、DCF思维、赛道都是市场的洗脑循环曲,如今午夜的钟声响起,DCF和放水魔法即将消失,白马是时候变成小老鼠。
这个午夜的钟声是什么呢?
听!是水声在收紧,毫无疑问的流动性拐点,货币数据、利率和国债收益率是最佳佐证。
高位、高估值天然具有高风险性和敏感性,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很多人可能get不到“水”的重要性,宏观层面讲杀估值后面一定会连着杀业绩。
因为估值波动是市场利率和流动性驱动,而流动性的变化最终一定会反映在企业业绩上的,毕竟市场钱少了,企业扩张的资金也少了,没有扩张,哪来的利润。
叠加输入性通货膨胀,要知道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在美帝手上,国内只能被动接受,原材料成本上涨,对企业业绩又是一刀。
反馈到企业的财报上就是:货币收紧导致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减少,营收预期减少;原材料涨价,成本预期上升。
一边是营收预期减少,一边是成本预期增加,两头夹击,未来一两年杀业绩是必然的。
眼下的很多抱团股都面临这种两难境地:水不再了,估值没有弹性,盈利又来到见顶周期,拿什么来驱动股价。
只能靠情绪和想象力,但显然经过一轮暴跌,市场情绪全无,剩下只能用时间换空间来安慰自己。
以时间换空间是市场的自我安慰,A股不存在这种说法,一般都是经过暴跌来换空间的。
别忘记了A股的黑暗森林法则。
眼下的A股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基金经理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必须小心翼翼。
他们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前方有树叶在摇晃,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先下手为强!开枪干掉他们!
这才是闪崩的真实写照!抱团取暖的终局从来只有一个:自相残杀!
资本市场唯一的真理:毁灭你,与你有何相干!
2、远离这三类抱团股
眼下有三类抱团股面临闪崩的可能:
第一类是去年的疫情受益股,比如口罩股、手套股、快递股等。
去年业绩暴增,今年业绩将失去疫情光环,不可持续是他们最大的问题,但是预期早已经打满,后面的惨剧可想而知!
第二类是业绩稳健的白马股,未来几年撑死就20%业绩增速的抱团股,这样的股票代表有海天、金龙鱼、片仔癀等消费股。
市场给予他们确定性溢价和流动性溢价,估值基本处于历史高位,基于当前的估值隐含的未来收益率实在太低。
为什么这些成熟稳重的大白马反而老当益壮、焕发新估值呢?
因为市场在讲一个故事:消费股,好资产啊,不应该用PE来估值,应该用DCF估值法,分母端的无风险利率也要用美国的。
估值直接从三四十倍PE一路向近100靠近。
第三类是高成长高景气的赛道股。
他们处于未来的高增长赛道,业绩增速高达50%-100%,市场先生也很大度,直接按到赛道终局来估值。
业绩几个亿,一看市值上千亿,这样的行业有医疗服务、医美、新能源汽车等。
市场完全没有考虑商业世界的复杂性和不可预测性,纯靠线性思维来思考。
当然不可否认有部分公司可以走出来,通过高增长来消化高估值,成为未来的大白马。
但显然这个进程是曲折的,不信,你去看看那个大牛股没有经历过高达50%的跌幅,这实在太正常啦。
更别说一旦业绩不及预期,等待你的将是三杀:杀业绩、杀估值、杀逻辑。
如果手里有抱团股和各种茅,要反复思考琢磨之前上涨是否靠业绩拉动的、确定性是否真的那么强吗?
毕竟茅台只有一个,最重要的是能否忍受接下来两三年不能赚钱的残酷现实!
赚钱不易,远离当下的抱团股和意念茅,2021的主旋律只有一个:抛弃一切幻想,直面残酷现实!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