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疫情过后如果油价暴涨
导读:
...
近日,油价再度牵动市场神经,5月交货的WTI原油期货价格暴跌约300%,收于每桶-37.63美元,历史首次跌入负值,盘中最低报每桶-40.32美元。
这当然来自期货交割日临近,市场参与者的极端交易行为,但同时也反映了严重的供需失衡。供给方面,沙特与俄罗斯在油价和市场份额方面的角力极大地增加了短期内的原油供应,仅此一项就已经超过了市场的常规需求,而雪上加霜的是,此时又赶上了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球石油需求陷入冰封,如此巨大的供需向相反方向的狂奔几乎是史上未有的,油价的断崖式暴跌也就是注定的了。
现在几乎可以肯定地说,整个石油行业正在遭受到极大的打击,塞满飞机的停机坪和空空荡荡的道路以及被灌满的储油罐和正在海上漂浮的巨型油轮无不在告诉投资者,这种供需撕裂的局面至少还要延续一段暗无天日的时光,而这段暗夜会有多长?而谁能最终熬到天亮?
传统的油田开采者由于较为稳定的市场份额,雄厚的资金实力,较低的开采成本和历经油价涨跌周期的循环锤炼可能会在这场比拼中占有优势,而最为艰难的可能是美国的页岩油生产商。他们普遍相对规模较小,资产负债表脆弱,债务问题严重,在如此严厉的生存环境考验面前,毫发无损地渡过危机几乎就是一种奢望。
而大概率的结果可能是会有相对部分的页岩油产能会从市场上消失,这种消失也许是暂时性的,暂时到疫情危机结束和油价回升到可以恢复产能的时刻,但仍然会有部分玩家永远退出市场,而这部分市场份额可能会消失不见或被其他玩家占据。
面对疫情过后的市场,一个可能的假设是,有相当部分的页岩油产能退出了市场,美国对全球原油供需的影响力减弱,OPEC和俄罗斯的控制力上升,而此时,如果发生以下事实,国际原油价格是否会暴涨?
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主要经济体为了恢复经济活力,降低失业率,大力开展基建和制造业的投资,对原油等大宗商品的需求飚升。
美联储和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央行开启了无底限宽松模式,货币潮水蔓延市场,物价上升压力增大。
由于美国经济发展遭到削弱,美元因为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开始走弱,这也会给大宗商品市场带来涨价的压力。
而一旦这种情况出现,全球经济会呈现出怎样的局面?
一方面货币超发,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一方面经济仍然处于恢复之中,活力不足,失业率居高不下,这已经是典型的经济学中的“滞胀”了。
当然,市场不会按照任何的预想路径运行,市场力量,供需力量,政治力量,乃至地缘力量都会加入博弈。
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尽量减少意外事件的冲击,或许才是投资者的明智之举。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