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股指期货和股市有哪些关系?
导读:
...
股指期货与股市从表面上看没有关系:因为一个是指数,一个是股票。但是实际上的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机构股指和股票都是放在一起做的,虽然说长期以来众说纷纭,物价上涨,往往被疑为商品期货多头爆炒;股市下跌,也常常归咎于股指期货空头行情。
不少刚入门的新手或在门外观望的投资者都比较疑惑股指期货是什么?跟股市大盘走势间有哪些辩证关系?下面股票配资平台为大家详细的解读,仅供参考。
1、时间先后
股指期货与沪深300指数拟合度达99.66%。大量数据表明,日内盘中涨跌,期指常常比沪深300指数或上证综指提前一两分钟,但据此判定“期指带动股市”未免形而上学。
市场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股民出手前并不先看股指期货的脸色,而几乎所有股指期货投资者都随时紧盯着沪深300指数及整个A股大盘的一举一动。即使参考期指走势的股民,也不可能在期指拐点后一两分钟内完成相应操作并显示于盘面。
归根到底,基本面、政策面、资金面影响着期指与股市大盘,但并非机械地表现为“先影响甲,甲再影响乙”。由于T+0、双向交易、杠杆机制、行情显示刷新间隔短等特点,期市反应速度往往优于股市,导致了“期指带动股市”的错觉。但此错觉通常出于股市暴跌后“找替罪羊”心理,股市上涨则不会归于股指期货“当领头羊”的作用。这在商品市场恰恰相反—物价下跌也不会归于商品期货的功效。
2、力度大小
中国股市1990年年底诞生,历经五届夏季奥运会,四次惨遭“魔咒”。股指期货上市前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上证综指从7月28日2924.45的高点一路跌至8月18日的2318.93点。而期指上市后的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上证综指从7月3日高点2244.83跌至7月31日的2100.25点。7月30日与31日,期指主力合约、沪深300指数、上证综指跌幅分别为0.35%、0.57%、0.89%和0.04%、0.12%、0.30%。期指跌幅和力度远小于股市,难以验证“期指推动股市”。
3、量价关系
股市量价关系主要体现于价格、成交量和资金净流入(流出)量,后者在期市演变为持仓量。两者均体现投资者对后市的研判,区别在于:资金净流入和净流出代表全体股民对大盘约2400只股票后市总体看好或看空;而持仓量则分为多头持仓和空头持仓,由于散户一般日内平仓,故持仓量主要代表市场主力特别是多空持仓前10名、20名席位,对沪深300成份股后市的研判。
在此前,股指期货经历了一轮空方主导行情,持仓量连创历史新高。其间明显存在“下跌增仓再下行、上涨减仓涨不动”特征。由此可见,成交量是行情发展的基本动力,成交量增加推动市场趋于活跃,成交量减少使价格变化趋于平缓。持仓量代表行情发展的“后劲”。增仓带动一波行情开始,减仓导致一波行情结束。不过持仓量作为一种公开信息,单纯利用其来研判走势进而下单获利不可持续,只能作为一种辅助参考指标。
4、套保对冲
空头加仓,往往被一些投资者理解为股指期货打压股市。殊不知为了引导基金、券商、银行等机构的长线资金流入股市,中国证监会针对性出台的各类“操作指引”严格规定机构只能通过空头套保来对冲其持股风险,并且套保头寸必须与其股票持仓量对等。这就使得机构面临股市下跌时只能二选一:要么增开空仓,同时买入并保持相应的股票头寸(沪深300成份股或ETF);要么减持空仓,同时抛出相应的股票额度。
5、波动幅度
股指期货上市以来,期货围绕现货波动的偏离幅度越来越小。跌幅缩小、价差收敛,缓和了A股市场股价波动率。经计算各阶段统计量发现:2007年到股指期货上市前波动率0.0245,上市后波动率降至0.0144。但峰度从上市前4.10上升到4.34,尖峰厚尾现象略有增加。沪深300指数波动率长期以0.200为振荡中枢,峰值一度高达0.035;期指上市后因引入双向机制,其60天波动率减弱,在0.015附近形成新的振荡中枢。
采用国际著名计量经济学家萧政教授等2011年最新成果“面板数据政策评估法”测算,证实股指期货上市降低股市波动率近20%。
6、升贴水和套利
市场前景取决于投资者信心。股市信心体现于股民持股,期市信心体现于合约“升水”。期指上市以来,虽期现两市总体下跌,但期指总体保持“升水”,即期货价格高于现货,远月合约高于近月。与之相反的“贴水”则屈指可数,稍纵即逝。
总体“升水”意味着保持正向套利趋势,即不管熊市牛市,买入低价股票同时卖出高价期货头寸,无风险赚取其中价差。正向套利对股市形成购买力,支撑股市上行;同时修复期现价差,间接平滑股市波动。
7、到期日回归
买股票,就是买企业的未来;买股指期货,就是买沪深300成份股的未来。股票的未来没有日期限定,股指期货却有着明确的期限,即合约到期月份的第三个周五。投资者预测沪深300只成份股未来价格偏低还是偏高,到期日自然见分晓。故从合约到期日前3至5个交易日起,期指走势必然向沪深300现货价格逐步回归。
8、交易模式
除套保外,期指上市也催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套利,投资者经历了“上市初期遍地机会,而后逐步减少,现今偶发机遇”的演进过程。套利主要基于一篮子股票的期现套利,基于ETF组合也有较好的尝试。
国内基金规避系统性风险、获取绝对收益的传统手法多为集中持股、大幅频繁调仓、抛售止损等,而期指时代则更多通过期现对冲、组合beta值调整及程序化、数量化对冲手段。期指推出后场内基金成交量显著增长,180ETF等也出现份额增长,初期主要源于套利,长远则更着眼于资产配置和对冲。此外基于期现互通还可以创新资产配置、多空头、市场中性、保本策略、alpha与可转移alpha策略、各类套利等多种交易模式,它们之间纵横交互,正推动中国股市逐渐远离单一追涨杀跌的初级阶段。
9、资金流向
沪深300成份股系根据流动性和市值规模从沪深两市选取,主要为银行、房地产、证券、能源、医药等大型特大型蓝筹企业。而游资经常炒作的题材股、ST股等根本无缘沪深300。股指期货推动资金理性流向蓝筹企业,“调结构”意义重大,产业资本利用期指开展套保,同样有利于股市“维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